河湖清淤疏浚施工技术要点
1
1.1 清淤机械选择
就河湖的清淤疏浚工程而言,河湖表层的底泥、悬浮物、浮泥、淤泥等都呈现流体状。根据有关的技术规范,在流体状淤泥的清淤疏浚中,链斗式、耙吸式、绞吸式挖泥船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流态状淤泥不可使用抓斗式、铲斗式挖泥船,主要是由于在应用中机械疏挖会对底泥等产生一定的扰动作用,使得底泥中的污染物等释放于水中,严重污染水环境。
绞吸式挖泥船示意图
在使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处理时,水下环保铰刀绞碎封闭外罩内的底泥,而泥浆泵可以进行绞碎泥浆的抽出与运送。由于底泥的绞碎过程是在封闭外罩内的过程,基本不会对外部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绞吸式疏挖过程中对于疏挖厚度的控制等较为方便。由于铰刀与泥浆泵均安装在挖泥船上,其疏浚过程具有连续性与效率高的特点。对于含水量极高的表层流泥而言,最好使用绞吸式挖泥船。
1.2 边坡支护技术
河湖生态清淤疏浚工程实施中,清淤过程中要避免对河道上方桥梁、周围建筑物等的破坏,这就要求相关的清淤施工人员需要做好边坡支护处理。一般情况下,边坡支护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区域内的土质、堤防稳固性等因素。如果两岸堤脚埋深较浅,在边坡支护中需要提高其平台高程。如果河道的基础较为软弱,则需要进行必要加固处理,提升边坡的安全性。
1.3 河湖底泥的运输技术
底泥的运输是河湖生态清淤疏浚中的重要内容。在清淤疏浚工程中,为保证其清淤的效果,需要从水底挖出底泥,并将其挖出的底泥运送至特定的区域内。由于在清淤疏浚工程中存在清淤方式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底泥的运输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具体来说,包含了以下几种方式:
①如果底泥的挖除采用的是机械作业方式,底泥的含水量较低,因此,可以首先使用船舶,将底泥运送至岸边,随后借助于管道、车辆等将其运送至堆放区域。
②如果底泥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抽吸处理,其含水量较大,在运输中只能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将其运送至堆放区域内。对于堆放场地而言,其堆放地表层尾水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避免尾水的浑浊,使得其可以排放于自然的河湖中,避免对原有水质的污染。在使用管道进行绞吸底泥的运送时,需要结合绞吸疏浚船的情况,进行排泥管规格等的选择,保证其运输的效率。
管道的架设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①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输浆管线必须保证其平直性,避免发生弯曲等现象。每段浮管的长度均需在300m以下。为保证管道运输的整体效果,可以在管道中加装接力泵船等,保证管道运输的效率。
②从接头位置的角度来看,必须保证接头位置的密封性,避免后期出现渗漏等问题。
③管线架设尽量避开公路、桥梁等。
1.4 余水处理技术
在生态清淤疏浚工程施工中,为保证处理后的余水能够满足排放的基本要求与标准,需要进行必要的物理与化学处理。
疏浚吹泥的初期与中期,SS经由物理沉淀以后可以直接加以排放。为保证SS能够通过沉淀加以去除,应该将泥浆水停留较长的时间,保证其沉淀效果。在疏浚吹泥的后期,余水逐步由深变浅,泥浆水的停留时间逐步减短。在余水由深变浅的过程中,排泥场过水断面逐步减小,泥浆水停留时间过短直接影响了物理沉淀的效果,过水断面的减小会使得沉底的颗粒再次出现悬浮现象,导致余水中依然存在大量的SS。因此,为改变与缓解此种现象,就需要在疏浚吹泥的后期减小吹泥的流量,加强对SS浓度的监测,一旦浓度超过了应有的标准,可以使用絮凝剂进行悬浮物等的去除,避免余水所造成的污染现象等。
1.5 清淤疏浚土处理
生态清淤疏浚结束以后还要加强对疏浚土的处理,由于疏浚土多堆放在岸边,其堆放位置与河湖水体本身存在一定的距离,这种远距离堆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河湖的水体不被污染。疏浚土的运输一般采用的是管道运输的方式。排管遵循沉管为主、浮管为辅的原则,需要在排管中对浮管长度上加以科学的确定,避免长度过长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