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3905191449

如何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

2025-08-11 11:01:58

来源:求是网

阅读:149

评论:0

[摘要]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互为补充、缺一不可,都是对已经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有效手段。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强调,“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image.png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互为补充、缺一不可,都是对已经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有效手段。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强调,“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这一重要论述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的内在机理出发,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规律,为我们正确把握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提供了遵循。

 

自然恢复为主是必须坚持的方针。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曾几何时,为追求经济增长,不少地方大搞削山填谷、围湖造田、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等,造成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新时代,我国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将30%以上的陆域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有效保护了绝大多数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区和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建设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将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起来;实施“十年禁渔”让万里长江得以休养生息,“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胜景频现,印证了“还自然以宁静,自然必还以生机”的深刻道理。同时也要看到,自然恢复非一日之功,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

 

以自然恢复为主,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自然,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措施。尤其是那些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的区域,由于其原有的生态平衡已被打破,单独依靠自然恢复很可能无法修复或需要千百年的时间才能逆转,这就必须借助适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速恢复进程、提升恢复效能。当然,人工修复也要尊重自然规律,尽可能以最小的人工干预、最小的代价进行综合治理。几十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草原沙化退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还海,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双增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双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塞罕坝机械林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千差万别,“胡焕庸线”东南方43%的国土,居住着全国94%左右的人口,以平原、水网、低山丘陵和喀斯特地貌为主,生态环境压力巨大;该线西北方57%的国土,供养大约全国6%的人口,以草原、戈壁沙漠、绿洲和雪域高原为主,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不同的生态条件决定了生态治理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结合实际,选择最为适当的修复方式。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对于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来源:求是网

编辑:尹霞 狄英娜 杨毓康

制作:朱豫

审核:宋维强

监制:于波

关键词: 自然恢复 人工修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