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应对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强大工具,而其核心就是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作为《联合国生态系统修复十年(2021–2030)》的核心内容,生态修复并非一次性行为,而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由一系列旨在让退化生态系统重获生机的行动所构成。
生态修复连续体涵盖从减少社会与环境影响到全面修复本地生态系统的全过程。过程中的策略可能包括修复(remediation)、复原(rehabilitation)与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修复方式可以是被动的,即让自然自行修复;也可以是主动的,如通过种植本地物种或清除入侵种来加速生态系统恢复。
该框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在没有显著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然运行;
生产性生态系统:
如森林或渔业,由人类进行资源利用管理;
转型生态系统:
如城市或工业区,原始生态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这些生态系统类型之间的界限也在变得模糊。只要生态系统出现退化,无论是哪种类型,生态修复都显得至关重要——无论是过度捕捞、污染、森林砍伐,生态破坏还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所导致的退化。
图1:生态修复连续体。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与修复性管理可被视为处于“修复连续体”上的不同环节,反映了社会采取的多样化行动,从根本上减缓和修复生态环境的破坏,补充生态修复实践,为大范围修复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图片来源(从左至右):1. Shutterstock.com;2. S. Triggs, Inglis Rural;3. Marcel Huijser;4 & 6. T. McDonald;5. J. Jonson。来源:https://www.ser.org/page/SERNews3112/SERs-new-International-Standards-Raising-the-bar-for-restoration-effor.htm
共同愿景:良好生态修复的十项指导原则
为了更好地引导全球生态修复行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IUCN CEM)与生态修复学会(SER)联合制定了十项生态修复指导原则(Ten Principle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这一系列原则通过全球广泛协商与参与的程序形成,汇聚了来自数百位专家、机构和社区的声音。
这些原则确保生态修复行动能够最大程度提升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福祉。具体包括:
1. 与全球目标保持一致:
修复应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以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重要国际议程。
2. 公平与包容的参与:
社区,特别是原住民、地方群体与边缘化群体,必须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整个修复过程。
3. 认可修复活动的连续性:
修复没有固定模式——从复原到完整生态修复,所有形式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4. 实现自然与人类的最高修复潜力:
修复项目应致力于实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的最大可能恢复,同时提升社区福祉。
5. 解决退化的根本原因:
真正有效的修复必须直面如土地滥用、污染与治理不善等根源性问题,以防止未来的破坏。
6. 融合多元知识体系:
有效的生态修复需整合科学知识、本地经验与原住民智慧,实现系统性解决方案。
7. 设定明确的生态、文化与社会经济目标:
修复工作应设定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并反映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核心价值与优先事项。
8. 因地制宜,基于地方情境:
每个地貌与水域都是独特的,修复策略应与地方的生态、文化与政治条件相匹配。
9. 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
修复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应配备健全的监测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10. 纳入长期政策与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修复取得持久成效,必须将其纳入政策法规、资金机制与制度框架中。
这十项原则为《联合国生态系统修复十年》的全球行动提供了伦理与实践的共同基础。它们体现了我们修复地球所需的合作精神——无论是修复珊瑚礁、重建山地森林,还是复苏湿地系统。
生态修复连续体与这十项原则共同构成了一把“指南针”,帮助政府、社区与组织在这个复杂而充满希望的旅程中,为退化生态系统重现生命指引方向。
图2:指导《联合国生态系统修复十年》的十项生态修复原则。来源:https://rewilding.academy/ecosystem-restoration/standards-of-practice-to-guide-ecosystem-restoration/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