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长制全面实施以来,长沙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紧紧抓住河长制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推进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了“河长领治、部门联治、上下齐治、大小统治、三口同治、全民共治”的工作模式。2020年11月18日,浏阳河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
坚持河长领治,强化顶层设计
坚持以上率下。自河长制实施以来,省、市级河长带头巡河,靠前指挥,开展巡河36次,在省、市级河长的领导和带动下,县级河长巡河200余人次,乡、村两级河长巡河21000余人次,有效解决各类突出问题1100余个。
坚持部门联治,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督促指导。通过河长制的统筹,既将“九龙治水”拧成一股绳,又切实强化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行业领域的督促指导作用。如组织市住建、市生态环境等部门对浏阳河排水设施运行、入河排污口整治、水质不达标等工作开展了25次联合督查调研,定期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召开水质会商会,加强水质超标断面原因分析。
▲浏阳河一级支流圭塘河/周其亮
上游实施生态涵养。出台《浏阳河管理条例》《浏阳河枯水期水资源调度方案》《浏阳市水质达标提升生态补偿奖罚方案》,探索实施浏阳河流域水质、水量生态补偿,从源头保护浏阳河。2019年,在浏阳市出境断面(金牌村国控断面)水质达Ⅱ类基础上,长沙市对浏阳市给予1000万元的生态奖补。严格执行“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通过实施沿线大中型水库的综合调度,确保了榔梨控制站生态流量保证率达到100%。
下游实施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程建设,2018年以来,流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9万t/d,新增污水提升能力46万t/d;全力推进两岸堤防达标工程和风光带建设,主城区段已全部达到 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结合两岸堤防工程建设,打造滨水步道57.4km,两岸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7—2019年,连续三年的中华龙舟大赛均在浏阳河举行,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浏阳河芙蓉段被誉为“最美赛道”。
坚持大小统治,实现治理全覆盖
抓不达标支流治理。针对一些常年不达标、水质经常为V类及劣V类的支流,通过向相关县级河长下发市级河长批示抄清、水质警示函、交办督办函以及约谈等形式,督促县级河长开展整改。2018年以来,市级层面共下发各类批示抄清、交办、督办、警示函 85份,有力有效整治了一批水质不达标支流。
▲浏阳河支流小溪河张坊镇石溪段/张德帆
强化入河排口提质增效改造。为切实减少溢流污染,对44处排口实施末端改造,解决了前池滞留污水和初期雨水直排问题,达到了“晴天污水不下河,小雨天减少污水溢流,大雨天不影响防洪排涝”的效果。
强化河口及两岸水景观营造。以高品位营造水景观为目标,强化浏阳河支流入河口及两岸水景观营造,如今,婚庆文化园、月岛公园、国际会展中心等建筑与浏阳河相得益彰,成为网红打卡地。
坚持全民共治,常态管护呵护
引导民间河长履职。据不完全统计,浏阳河流域的民间河长有142名,不局限民间河长的选聘范围,创新特聘了“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为民间河长,以精神文明建设助推浏阳河河长制工作,营造出人人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
刊于《中国水利》2021年第10
期图文/长沙市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