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再生水回用于河道生态化修复技术
【技术简介】
利用污水处理厂周边现有河道空间,将河道分为强化消解区、生态涵养区、生态观测区三个区域,通过三个区域组成工艺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脱氮除磷及生态涵养,经生态化修复后的水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水水质要求。
【应用范围】
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
【技术原理】
利用河道部分空间作为再生水活化涵养区,通过技术措施构建控氧强化脱氮区、高效复氧生态净化区、生态修复与涵养区。
控氧强化脱氮区:沉水生物滤床为河道微生物创造了生存增殖空间,通过多层次填料空间的构建实现局部控氧,强化脱氮效果,立体空间构建,降低污水处出水对水体的扰动及冲击,为沉水植物的种植及水下森林的构建提供有利条件。
高效复氧生态净化区:由等离子纳米气泡技术结合生态修复措施构建高效复氧生态净化区,通过等离子纳米气泡技术对水体高效复氧,活化水体,提高底泥表面氧化还原电位,抑制底泥污染释放,快速构建河道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自我净化。
生态修复与涵养区:通过纳米气泡技术+人工水草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活水循环技术等技术措施构建健康的河道生态系统,实现项目区内的活水循环,强化水体生态的建立,模拟项目地的生态结构,使的再生水由“产品水”向“自然水”转化。
【技术要点】
项目选用技术对水体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引进外部菌种;水体生态构建时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结构,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现有的生态品种;生态系统的维护工作是项目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应用前景】
利用河道空间对城市污水处理长尾水进行生态化修复,不仅解决了水质提标改造的问题,同时,通过尾水的生态化修复,强化河道净化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系统,从而改善中水回用河道水质,全面补充内河生态水资源。
随着水环境的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现有的各种尾水再生回用技术手段不仅需要大量的建设成本的投入,同时运行成本也成倍增长,而再生水回用于河道生态化修改技术利用天然或者人工的河道空间,建设成本低廉,同时,尾水补充内河生态水资源,有利于改善城市内河水质。
【技术局限性】
在污水处理厂出口需要有相适宜的河道空间,作为再生水生态修复空间。
【典型案例】
再生水回用河道生态化修复应用性研究项目
项目地点:宁波陆家河
实施单位: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模式:建设部水专项课题
项目概述:为拓宽宁波市中水回用渠道以及补充河道生态用水,宁波市城区内河管理处开展了再生水回用于河道生态化修复应用性研究课题项目。通过提高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中水排放标准,利用陆家河、桑家河及朱家河河道空间,强化河道净化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系统,从而改善中水回用河道水质,全面补充内河生态水资源。
联系方式:宁波市城区内河管理处、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