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1. 类比经验法
【技术简介】
按照相关法规、文件规定、依据统计结果和管理者的实践经验,确定保护区范围。
【应用范围】
类比经验法适用于水源地现状水质达标、主要污染类型为面源污染,且上游24个小时流程时间内无重大风险源的水源地。
【技术要点】
采用类比经验法划分保护区后,应定期开展跟踪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2. 应急响应时间法
【应用范围】
应急响应时间法适用于河流型水源及湖泊、水库型水源入湖(库)支流的水域保护区划分。
【技术要点】
当饮用水水源上游点源分布较为密集或主要污染物为难降解的重金属或有毒有机物时,应采用应急响应时间法。应急响应时间的长短,应依据当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定,一般不小于2个小时,所得到的二级保护区范围不得小于类比经验法确定的二级保护区范围
保护区上边界的水域距离计算公式为:
(式6-1)
式中:S——为保护区水域长度,m;
Ti——从取水口向上游推算第i河段污染物迁移的时间,s;
Vi——第i河段平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下的流速,m/s。
应急响应时间计算公式为:
(式6-2)
式中:T——应急响应时间,s;
T0——污染物流入最近河段的时间,s。
3. 数值模型计算法
【应用范围】
数值模型计算法适用于上游污染源以城镇生活、面源为主,且主要污染物属于可降解物质的地表水水源以及需要模拟含水层介质的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系数、饱和岩层厚度、流速等)的地下水水源。
【技术原理】
(1)地表水:采用数值模型计算法时,其水域范围应大于污染物从现状水质浓度水平,衰减到GB3838相关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常用的模型有二维水质模型;
(2)地下水:利用数值模型,确定污染物相应时间的捕获区,划分单井或群井水源各级保护区范围。常用的模型有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型。
【技术要点】
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进行计算。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域采用数值解,需采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确定。地下水水源缺乏含水层介质参数时,需要通过对含水层进行各种实验获取。
4. 地形边界法
【应用范围】
地形边界法适用于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地表水水源地。
【技术原理】
山脊线是水源周边地域的海拔最高点,分水岭是集水区域的边界。第一重山脊线可以作为一级保护区范围,第二重山脊线或分水岭可作为二级或准保护区边界。
【技术要点】
地形边界法强调对流域整体的保护。
5. 缓冲区法
【技术原理】
划定一定范围的陆域,通过土壤渗透作用拦截地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降低地表径流污染对饮用水水源的不利影响,从而确定保护区边界。
【技术要点】
缓冲地区宽度确定考虑的因素有: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受保护水体大小以及设置缓冲区的合法性等。
6. 单井保护区经验值法
【应用范围】
单井保护区经验值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单一的中小型潜水型水源地,水文地质资料缺乏地区。
【技术要点】
应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资料调查和收集获取介质类型。不同含水层介质的各级保护区半径如下表6-1所示。
表6-1 中小型潜水型水源保护范围的经验值
介质类型 | 一级保护区半径R(m) | 二级保护区半径R(m) |
细砂 | 30 | 300 |
中砂 | 50 | 500 |
粗砂 | 100 | 1000 |
砾石 | 200 | 2000 |
卵石 | 500 | 5000 |
注:二级保护区是以一级保护区边界为起点。
7. 单井保护区经验公式法
【应用范围】
单井保护区经验公式法适用于中小型孔隙水潜水型或孔隙水承压型水源地。
【技术要点】
依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水文地质参数。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单井各级保护区半径。不同介质类型的渗透系数和松散岩石给水度经验值可参考HJ610。保护区半径计算的经验公式: (式6-3)
式中:R——保护区半径,m;
——安全系数,一般取150%(为了安全起见,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加上一定量,以防未来用水量的增加以及干旱期影响造成半径的扩大);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I——水力坡度(为漏斗范围内的水力平均坡度),无量纲;
T——污染物水平迁移时间,d;
n——有效孔隙度,无量纲,采用水井所在区域代表性的n值。
8. 井群水源保护区划分法
【应用范围】
单井保护区经验公式法适用于大型孔隙水潜水型或孔隙水承压型水源地。
【技术要点】
根据单个水源保护范围计算结果。群井内单井之间的间距大于一级保护区半径的2倍时,可以分别对每口井进行一级保护区划分;井群内的井间距小于等于一级保护区半径的2倍时,则以外围井的外界多边形为边界,向外径向距离为一级保护区半径的多边形区域作为一级保护区。群井内单井之间的间距大于二级保护区半径的2倍时,可以分别对每口井进行二级保护区划分;井群内的井间距小于等于二级保护区半径的2倍时,则以外围井的外界多边形为边界,向外径向距离为二级保护区半径的多边形区域作为二级保护区。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