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下半场,绿色市政建设正在从封闭单一的工程绿色化,走向建设运维多维协同、功能复合促进城市共荣的综合发展阶段。
绿色水务应注重协同发展理念,在水务领域建设中统筹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安全四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水务与城市的全方位互动,在持续改善区域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同时,服务大众,反哺社会,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水务新动能”。
01
绿色排水系统——新一代花园式再生水厂
随着全地下花园式再生水厂的建设推广,除了上花园、下水厂的形式特点,地上地下功能的协同以及地面绿地空间的高效复合利用成为建设追求的新目标。
河北某市片区水资源再生中心,通过合理规划功能模块、建设乡土特色的生态湿地景观并设计沉浸式的科普展示游线,充分体现生态性、地域性、人文性的复合价值,为新一代“花园式”再生水厂建设提供了样板。
1、生态性——资源回用绿色低碳
1.1 地上地下协同深度净化充分回用
再生水中心占地4hm2,服务范围13.88km2,通过收集处理雨水、生活污水及废水,将其转化为再生水,用于绿地浇灌、道路浇洒、车辆冲洗、景观用水、河道补水等,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99%以上。
全地下集约式的水处理箱体设施,采用“改良型AAO(五段法)+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活性炭滤池”处理工艺,设计规模远期3.5万m3/d,出水水质接近地表水Ⅲ类标准,旱季进水COD<400mg/L,出水COD<20mg/L。
将地表生态湿地水系与地下水处理设施工程净化结合,构建自然-人工相结合的全流程立体水循环过程,对部分再生水进一步净化,充分回用水资源,形成可游、可观、可亲的水景观,满足近距离游憩科普参与需求。
1.2 绿色低碳的厂区建造与供能
主体办公建筑采用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方式,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缩短工期,节约基建投资。建筑屋顶、车棚廊架等构筑采用光伏板屋面,为场地照明、电动车辆、无动力体验装置进行供电;利用地下再生水水源热泵为办公建筑进行采暖与制冷调节。
2、地域性——市政基础设施景观化
厂区地面建设充分适应北方气候特征,设计语言融入本地乡土自然景观。整体山水格局营造宜人小气候环境,北侧微地形阻挡冬季北风与外围高速噪音,南侧办公建筑前融合本地“荷塘苇海”和“水村林薮”乡土景观文脉,将易于养护的人工湿地与自然式地形肌理的优点结合,形成易养护、效果好、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景观模式。综合楼建筑设计呼应北方地区传统高台建筑形式,采用浅灰色石材作为主要装饰面材,整体设计庄重大气富有秩序感。
3、人文性——复合利用空间建成开放式展园
园区功能布局功能优先以人为本,交通组织、开放空间满足生产生活的高效便捷的需求。同时结合“花园式”厂区景观空间与综合建筑内的主题展厅,设计丰富的水生态主题的科普体验,将再生水资源回用、绿色低碳水处理等技术与理念融入其中,设计专属再生水的文创产品,将水厂做成展厅和课堂,发挥花园式再生水中心的社会效益。
再生水厂通过污水净化给予水资源可被二次利用的“生命”,新一代的花园式再生水中心利用再生水将本土水生态、水文化,以及绿色低碳水处理与能源利用的理念,落实在公众可参与可体验的花园空间之中,集生态性、地域性、人文性于一体,真正展现出水资源的生命能量。
02
绿色给水系统——郑州某自来水厂“无印良品”级供水厂区
知名日用品牌“无印良品”以其经济、实用、简约、自然、环保的设计理念深受大众喜爱,而本项目汲取其核心理念,将其融入到厂区的生产与生活中去。
该项目聚焦“经济高效、功能实用、形象品质”,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无印良品”级现代化标杆供水厂区。通过土方平衡、雨水资源收集回用机制、经济型绿化原则和建筑节能设计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充分关注各人群使用需求,打造以人为本的花园式工厂;整合周边景观风貌,打造“流动的水帘”文化地标。
1、经济高效,低碳绿色——经济型厂区建设
1.1 土方平衡
水厂现状南高北低,高差达7m且南侧坡度变化大,给工艺厂房建设带来挑战。方案改变了常规水厂工程设计中统一高程整体土方平衡的方式,将办公楼及工艺厂房依地形分级布置,打造3台式生态工厂基底,集约化厂区建设,不仅使工艺流程更加顺畅,且最大限度降低挖填土方量,有效降低建设能耗和生产能耗。
1.2 雨水资源收集回用机制
打造园区雨水收集回用机制,使地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90%以上,实现不外排,结合地表及地下雨水收集措施为园区绿化灌溉提供水源,节约水资源。
1.3 主次分明的经济型绿化原则
种植设计主次分明,力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厂前区乔灌草复层种植,打造高品质绿化景观;生产区搭建行道树遮荫骨架,以遮荫和固坡为主。二期备用区5~10年后建设,选择兼具景观性与经济性的植物,打造花田景观。
1.4 水务+光伏的低碳发展模式
建筑节能设计方面,厂区屋顶全覆盖光伏板,最大发电量7.5万kW·h/d,全园设备耗电7.2万kW·h/d,除满足水厂用电“自给自足”的需求外,多余电量还能馈入电网,打造“水务+光伏”的低碳发展模式。
2、功能实用,以人为本——花园式水厂
自来水厂不仅是一个生产场所,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花园式工厂。在园林设计上,充分关注各使用人群的需求,打造功能分区明确、生活空间丰富、科普展示明晰、交通安全便捷的花园式工厂环境。
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空间的功能布局,为员工提供便捷的工作空间、完善的生活运动休闲配套设施,为访客提供全面的的参观学习和科普展示的空间,打造生产-办公-科普-休闲一体化景观空间。北侧结合市政路设置生产出入口,南侧布置办公出入口,将日常生产路线与办公、休闲、参观路线分隔,更具安全性和舒适性。
3、高品质风貌建设——打造“文化地标”
3.1 整合周边景观风貌——打造“流动的水帘”文化地标
场地周边是广袤的农村农田景观,乏味枯燥,缺乏视觉焦点。面对杂糅的农田环境和厂区零散的设备厂房,沿高速路的主要形象界面,将建筑立面、围墙整合成统一的建筑语言,提炼南水北调与中国地势的关系,将其与“水帘”元素结合,在乏味的大田景观中打造一条500m长的“流动的水帘”文化地标。将水厂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减少工业设施对农田景观的视觉冲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3
绿色雨水系统——西瓜山雨水调蓄公园
岳阳市西瓜山雨水调蓄公园项目占地约8.64hm2,地处九华山综合商务区,同时也是东风湖-洞庭湖衔接绿廊的关键节点。湿地公园位于地区的低洼地带,是上游雨水和污水管网末端的关键节点。
1、现状问题及挑战
1.1 雨季内涝风险高
原有的雨水排口通过电排站进入撇洪渠,周边城市开发导致汇水范围扩大,包括上游开发区域的雨水溢流,使雨水量增加。现有的电排站仅有1.97m3/s的排水能力,无法满足排涝需求。
1.2 黑臭水体问题严重
由于湖光一路的雨污水管网未敷设,雨天在西瓜山明渠仍有合流污水溢出,容易发生返黑返臭。
1.3 单一泵站的建设方案投资和运营费用过高
为应对内涝和黑臭问题,采用11m3/s大功率泵站的强制排水方案。该方案不仅费用高,而且占地大,并且不能有效解决黑臭水体问题。
2、设计策略
2.1 “蓝绿灰”融合的调蓄策略
通过扩大水面面积,有效增加调蓄容积。结合汇水区域总面积精确计算出雨水调蓄设施的容积,引入5m3/s的排涝泵站作为主要的水利排涝设施。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调蓄湖水面进行调节。在暴雨期间调蓄湖与泵站协同工作,最大程度满足30年一遇、24h降雨的排涝需求。
2.2 灰绿结合的净化策略
利用生态净化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结合,雨水通过格栅过滤将悬浮物截留,进入调蓄湖的主水面进行沉淀,通过表流湿地进行净化;雨污合流水引入加强型表流湿地,滞留48h,净化氨氮、总磷和总氮等污染物,达到地表水IV类水质标准,然后再排放到生态调蓄湖。采取生态湿地和净化系统的策略,以满足不同水质净化要求。
2.3 科普教育的融合策略
为了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场地内设计科普展厅的建筑及多组解说设施,通过丰富的展览、互动设施和教育活动,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公园吸引力。
新时代的绿色水务项目,由自身核心功能出发,协同多专业多维度发挥自身在所处城市空间的复合价值,系统性地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韧性等多维度服务,通过创新设计实现项目综合效能最大化。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