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3905191449

王浩院士:水问题产生根本症结是水循环失衡,原因在于治水模式失效

2024-06-03 08:14:16

来源:中国环境APP

阅读:197

评论:0

[摘要] “新老水问题交织给中国的治水实践赋予了全新内涵,要求实施流域综合治理。”5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浩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4年会上表示。

新老水问题交织给中国的治水实践赋予了全新内涵,要求实施流域综合治理。5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浩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4年会上表示。

 image.png

王浩现场发言 曾震摄

流域是降水自然形成的,以分水岭为边界,以江河湖泊为纽带的独立空间单元和积水区,也是水研究和水治理的基本单元。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就是以流域为单元,全面考虑与水有关的自然、人文、生态的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方法,对水资源实行综合治理。

水问题产生的根本症结是水循环失衡,突出表现为流域水循环的分向过程或者伴生过程所导致的失衡问题,原因在于治水模式的失效。王浩表示,这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人工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为核心的治水模式自然化程度不够。二是基于历史观测治疗和过去气候均匀变化的一致性假设理念为基础的工程规划设计,已经不适应现在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三是是基于水循环、大气、地表、土壤等要素过程的分工管理、分割管理模式和系统治理一体化综合治理,存在差距。

其中时空上的失效,具体表现在末端治理和过程分离。王浩解释说,完整的水循环过程,包括了大气、地表、土壤、地下等垂向过程,破面河道等水面过程,及人类社会的取水、用水、耗水、排水、再生处理、利用回归等社会水循环过程。现在都给它分离管理和完整的水环境过程人为的割裂开,这也是水问题产生的原因。

王浩认为,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一是要充分发挥流域的自然调节能力,整体提升流域综合调节性能,应对水循环越来越突出的极值化态势;二是建设健全全流域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体的功能;三是推动实现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相协调,实施水循环过程、水生态过程、水化学过程和水沙过程综合调控,应对交织在一起的多种水问题。

王浩建议,要实现九个方面的转变,实现生态海绵型流域建设。一是从过去单纯着眼于水体到水陆统筹。二是过去单纯断面水质诊断到全流域诊断。三是过去末端治理要转变为源头减排,过程阻断再加上系统治理。四是过去是达标整治,现在是提标改造。五是过去是平面排水系统,现在是立体海绵排水系统。六是过去比较单纯的依赖灰色基础设施,现在灰色、绿色、蓝色基础设施协同共生。七是过去比较单一的采用工程措施,现在工程措施要和生物措施、微生物措施并举。八是过去强调短期间见效,现在更强调长远的标本兼治。九是过去治理模式多少有些分割分离,现在强调系统治理。

水安全保障好,水资源供给好,水环境达标好,水生态健康保持好,水景观要优美,水管理要智慧,水文化要传承,水经济要发展。王浩说,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要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八个维度做好系统设计、顶层设计,最终推动实现自然水循环多要素耦合的协同治理。(秦超)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要在八个维度做好系统设计

来源:中国环境APP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