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探索建立“四全四治”河长制工作模式,将生态优光、绿色发展融入生产生活全过程,打造具有西南特色水美茶乡,努力提升湄潭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全员共治”不漏一河。县级河长带头包保责任河流,开展检查督导,压实相关部门责任;抽调水利、环保、公安、农业等涉水部门业务骨干,建立河道生态综合监管队伍,对严管河段配备专职“护河员”:选取1112名村干部、党员、退休教师等组成“管水员”队伍,做到全县河流全覆盖系统管理,
“全面精治”不漏一域。推进水岸共治,聚焦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告赔偿责任,自2014年实施以米,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投入生态修复金2090余万元,采取补投鱼苗、恢复植被等方式,修复河湖生态环境。
“全年常治”不漏一时。针对春季鱼类繁殖习性,把每年3月至4月设为全县所有天然水域禁钓期,并在相关河湖仿照自然生态设置“鱼窝”,自2012年来累计已设置600余个;同时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不留死角,河长制工作专班实行全年24小时轮班、值班制度,做到全时段监管覆盖,通过无人机及16套智能监控设备,实现特殊危险区域巡查全覆盖、关键点位实时可视化监测。
“全产促治”不漏一业。通过突出节水农业导向、绿色工业定位、三产融合转化,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及一二三产业融合思路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共享生态发展成果。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