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品及其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是我国产业发展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我国推动对相关产业新污染物的管控,就是在推动这些行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在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改善人民生活、降低人们面临的健康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在6月15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上做主旨报告时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做主旨报告。主办方供图。
新污染物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这类化学物质大都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且即使以低剂量进入环境,也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较大风险和隐患。与传统污染物不同,新污染物治理和管理必须实行全生命周期风险阻控,因此必须开展新污染物的替代、削减与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对此,吴丰昌建议,破解新污染物治理难题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科技专项定位为科技先行的前瞻性、引领性、支撑性研究,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例如,面对新污染物危害与致毒机制不明,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基础数据与技术手段不足等问题,应在新污染物危害识别、毒性机制、风险评估、防控与预警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方法和工具,完善新污染物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体系,构建我国新污染物风险防控新思路和新模式。
新污染物治理和管理是国际共性难题。新污染物的特点在于“新”、治理的特点在于“难”,传统污染物主要是达标管理,新污染物关键在于生态与健康风险防控。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传统污染物治理和管理的基本格局形成,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新污染物,需要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的新范式,依托科技赋能、增强生态环境科技供给。
“传统污染物可能要靠监测,要靠质量标准,要靠排放标准,要靠评估考核监管和技术突破,而新污染物治理更为侧重于源头和全过程风险管控。所以未来5年,应针对新污染物治理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集中攻关,夯实新污染物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治理与管理的科学根基。”吴丰昌表示。
同时,吴丰昌还建议,针对新污染物制度机制缺失、法律法规滞后、管理能力薄弱、监管能力不足建立出台系列标准、指南和技术规范,制定“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形成国家新污染物治理管理决策支撑平台,推动智慧管理和化学物质信息港建设,提升业务化能力。
“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我相信能够孵化出很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法规,并且能够产生关键的核心技术和平台装备。随着新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主动权,进而推动我国从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吴丰昌表示。
来源:中国环境网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