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3905191449

7-3、水生态修复技术-河湾水生植物湿地净化技术

2020-11-14 15:20:00

   作者:河长云智库

阅读:359

评论:0

[摘要] 3. 河湾水生植物湿地净化技术【技术简介】运用河湾水生植物湿地净化技术,充分利用河网区河道的弯曲地带,利用原生的或在河道原岸坡一侧开挖出一块洼地,在洼地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形成河湾湿地。【应用范围】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不很大、管理水平不很高的城镇污水,如我国农村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3. 河湾水生植物湿地净化技术

技术简介

运用河湾水生植物湿地净化技术,充分利用河网区河道的弯曲地带,利用原生的或在河道原岸坡一侧开挖出一块洼地,在洼地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形成河湾湿地。

【应用范围】

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不很大、管理水平不很高的城镇污水,如我国农村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湿地作为一种处理污水的新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良,有必要更细致地研究不同地区特征和运行数据以便在将来的建设中提供更合理的参数。

【技术原理】

可以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河道水质,同时也成为鱼类和底栖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利于增强河道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河湾湿地中设置了水生植物平台,在此平台中可以根据水位情况依次配置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并在河道中形成了一处浅滩,为水生生物的绝佳栖息场所,是物质和能量交换频繁的活跃地带。可在河湾湿地的上游设置跌水,并利用跌水控制水流方向,可以使水流沿较佳角度进入河湾湿地,进行水体交换,通过水生生物的活动完成水质净化。

【技术要点】

该技术要点是确定结构设计和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选择植物时注意的是: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能力强,又易于本乡土生长,最好以本乡土植物为主;根系发达,茎叶茂密。抗病除害能力强。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适用前景】

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

【技术局限性】

占地面积大。易受病虫害影响。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加大了对其处理机制、工艺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理解,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因此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出水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达标排放,有的湿地反而成了污染源。

典型案例1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水生态修复案例

项目地点: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城区

项目规模:叠翠湖、蟠桃湖、度假湖和公园湖

业主单位:桂林市水利局

项目模式:政府采购服务

项目概述:是针对现状城区水系富营养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低,本工程在完善城区截污工程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系统修复措施,保护渠溪、河道、湖塘水环境质量。

具体包括:通过清淤和微生物载体技术,削减营养盐浓度;增加水体置换频次,通过局部水动力调节,增加水体交换和自然复氧;制定水生植被修复方案,增加滨水岸带大型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合理调整鱼类等的种群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

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工程

生物处理系统集生态浮岛、强化生物处理单元为一体,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总磷达到80%以上。从水质净化效果和水面景观效果出发,于游蛟湖、宝泉湖、清风塘、葫芦塘、莲花塘等水域,以占水面1015%的比例布设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

水生植物系统恢复工程

对于小型景观水体,如公园湖,利用现状营养丰富的湖底淤泥,构建以沉水植被为核心的水生植物系统,通过科学放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调整水生态系结构,营造草型清水态景观,提高水生态景观及环境质量。

实施效果:本工程水质目标要求,除暴雨外,城区主要河湖塘水体主要指标(氨氮、CODCr、溶解氧)一年中80%时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具有一定的抗逆能力和修复能力,主要河湖塘(游蛟湖、叠翠湖、度假湖、蟠桃湖等)水生植物覆盖率≥60%,营造草型清水态景观。

 

7.1-5 实施前照片

 

7.1-6 (双月溪、游蛟湖)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图

关键词: 水生态 修复 技术 河湾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