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13905191449

发挥制度优势 全域治水碧水兴城

2022-04-01 08:35:00

阅读:354

评论:0

[摘要] 西安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更新治水理念,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对全市河湖水系进行全域治、系统治、综合治、集中治,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

发挥制度优势

全域治水碧水兴城

陕西省西安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深化河湖综合治理


【摘要】西安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更新治水理念,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对全市河湖水系进行全域治、系统治、综合治、集中治,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

【关键词】河湖长制 全域治水

【引言】2016年12月,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后,西安市迅速构建市、区、镇、村4级河长湖长体系,制定10余项河湖长制工作制度,积极探素推进机制,成立河湖长制作战指挥部,实行集中办公、挂图作战,在各级河长湖长牵头协调督导下,加快推进全域治水工作,河湖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河湖水质改善、水量增加、水生态向好的态势,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西安贡献。


一、背景情况

西安市境内河流水系密集,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称。以“八水”为主的河湖水系,造就了西安千年古都的辉煌,更承载了西安1200万市民的生活需求,也是西安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希望。而西安有些河流缺乏生态基流,生态功能脆弱,水资源相对缺乏,水环境质量逐步恶化等现象,是西安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以来,西安市稳步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工作,河湖面貌稳步好转。从2019年起,西安市进一步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集中利用3年时间实施301个重点治理项目,对全市河湖水系进行全域治理,经过2年多的综合保护治理,目前,全市主要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3个国考断面全年水质均优于考核目标两个等次,2020年,西安城市水质改善位居全省第一,河湖面貌生根本性变化。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西安市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对全市河湖水系进行全域治、系统治、综合治。集中治,河湖面貌显著改善。


(一)河长挂帅,全城治理

西安因水而兴,曾经的“长安八水”造就了周秦汉唐的盛世辉煌。但由于历史原因,西安的河流保护治理历史欠账较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一直治理,但受理念、资金、标准、机制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河流治理治治停停、断断续续、治了毁,毁了治的问题长期存在。河湖长制启动以后,西安市迅速建立了4级河湖长体系,出台工作制度,建立推进机制,掀开了河湖全面保护治理的新篇章。

2017年西安市全面实施河湖长制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4次签发总河湖长令,要求各级河长湖长、各相关部门提高站位、聚焦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督办,加快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工作。2019年,启动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工作,对全市河湖水系进行全流域治理,全面提升防洪能力,改善河湖水质,打造生态节点,恢复生态功能。

灞河发源于秦岭,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河道全长104.1km,流域面积2581km2,有产河、辋川河等17条支流,流经4个区县,下游直接穿越西安主城区,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沿灞河而建。作为灞河市级河长,西安市总河湖长、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组织审定灞河全域治理规划,按照“一条轴线、三大板块、四行联景、五大主题”的治理总体布局,从污水治理、堤防治理、护堤林建设、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5个方面,规划实施16个全域治水重点项目。两年多来,灞河市级河长每季度调研灞河河长制工作,先后3次专门召开漏河保护治理专题会议,全力推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灞河修建堤防98.4km,修复生态滩区9处,栽植改造护堤林2405亩,2020年,国考断面圈河口水质为地表水Ⅱ类,优于考核目标两个等次。如今的濡河流域,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已成为广大市民限中的网红河。


(二)生态优先,系统治理

津河是渭河一级支流,河道金长75km,流域面积1386km2,有潏河、高冠河等大小支流15条。在津河的治理中,西安市坚特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理念,把尊重自然、柔性治水作为河湖保护治理的首要原则,下大力恢复沣河的水生态环境,建设沣河生态绿廊。


一是在堤防建设上,坚持以自然河流和人工渠系为骨架,随弯就弯,不截弯取直,让河水自然奔流。采取“软包硬”的方式,先建堤防后覆士植绿,取消在水线以上的砌石,实现柔性治水。采取大缓坡、隐形堤、微地形的方式,建成生态堤防62.26km,栽植护堤林2605亩。


二是在滩区治理上,保留河道原有高滩和深潭等地形风貌,按照有滩则护、无滩不造的原则,充分利用河流自然形态打造8处生态节点。沣河西咸新区文教园段滩区治理是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该段河道最宽处约350m,滩区治理采取大缓坡、低影响的治理思路,营造生态湿地。


三是在生态水面上,针对秦岭北麓河道比降较大,河流冲刷下切严重的实际,采取修建滚水坝、液压坝、水梯田等多种形式,尽可能留住水、涵养水,加快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沣河人渭口建成的叠水梯田,沣河金湾处建成的液压坝,不仅起到了防洪安澜的作用,也形成了水域面积约1500亩的河滩湿地,促进了生物栖息地的修复。


(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西安市不断强化河湖长制成员单位责任,加大控源截污治水力度,构建水务部门管河湖治理、生态环境部门管污染治理、城管住建部门管管网改造、农业农村部门管面源污染、工信部门管小散企业的治水模式,从污水的产生、输送和处理环节,夯实各部门责任,杜绝污水入河。一是从污水的产生环节抓起,组织开展零直排小区创建活动。对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城中村等排水用户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制订雨污水分流改造实施计划,明确任务、时限,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雨污混流问题全面整治,二是从污水的输送环节抓起,组织开展雨污管网混接精接排查改造。按照“分级负责、市区联动,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的原则,全面排查城市建成区市政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加快推进排水管网混接错接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目前,已新建、改建雨污管道179条,完成主城区2049处雨污管道混接整改。三是从污水的处理环节抓起,组织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两年来,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8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433万吨,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7座,处理标准由一级A提升至准IV类。

?河作为西安市主要排洪渠道,因缺乏生态来水,截污管网不完善等原因,污水横流、臭气照天,是曾被环保部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为加快推进?河治理,西安市先后安排两任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担任?河市级河长,积极协调泡河沿线区县,加快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先后规划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新建截污管道等60余项工程,对?河进行系统保护治理。经过综合治理,?河已由排污渠变为清水河,周边群众满意度直线上升,纷纷表示:“黑臭水没有了,下楼就能进公园,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四)凝聚力量,集中治理

河湖保护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西安市凝聚力量、集中治理,推动治理成效上台阶。


一是集中组织。西安市成立了1名市委常委和1名副市长共同担任总指挥的全域治水工作指挥部,对全域治水工作进行集中指挥调度,实行“一季一目标”“一月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强化督导,全力推进。


二是集中规划。西安市组织水利行业80余名专家,历时3个月,经反复研讨修改,出台《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9一2021年)》,对全市13条重要河流、3座湖库和护城河等编制了保护治理规划,明确了治理目标任务,系统实施301个全域治水重点项目。


三是集中治理。结合市情水情,西安市分3个阶段集中推进全域治水工作,确保取得实效:2019年完成23个全域治水重点治水项目,2020年完成107个,2021年完成101个,并举行58个重点治水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形显治水决心、形成治水声势。

四是集中保障。坚持政府投人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集中保障,依托西安水务集团搭建融资平台,成立SPV公司,积极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的低息担保,为全域治水提供资金保障。两年多来,全市已完成全城治水投资306.19亿元,有力保障了治水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经验启示


(一)加快推动河湖综合治理,离不开河湖长作用的发挥

河长的协调督导在加快推进河湖综合保护治理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西安市按照总河湖长抓“总”、市级河湖长抓“统”、区县级河湖长抓“建”、乡镇级河湖长抓“管”、村级河湖长抓“查”的工作方法,各级河湖长既有工作侧重点,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制度机制,推动河湖综合保护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西安市全域治水工作启动以来,在各级河湖长的协调督导下,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斗门水库顺利开工,灞河幸福岸线、沣河风雅杨林等重点治水项目相继完工,河湖面貌每天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二)推进水生态根本性好转,离不开系统治理理念的支撑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水生态治理要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才能取得良好成效。西安市全域治水按照“流域为整体、区域为单元、山区保护、平原修复”的总要求,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突出水和林两个生态要素,努力实现水生态工程可持续运行,实现河道清水长流,两岸碧绿自然。


(三)建设美丽河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河湖治理是生态工程,也是民心工程。2020年9月,为实现治水成果全民共享,西安市利用全域治水已建成的堤顶抢险路,沿产灞河、渭河、沣河和秦岭环山路,规划建设了集骑行、步行、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三河一山”环线绿道,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长廊。针对时间紧、任务重、建设条件复杂等困难,西安市加强组织协调,科学施工,从方案编制到工程全部完成只用了8个月时间,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先后报道了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建设成效。


(执笔人:惠强   西安市河长制办公室供稿)

关键词: 河湖长制 全域治水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