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发生态节水教育基地是一家以农业节水灌溉教育示范为主的节水科普实训基地,象山湖节水教育基地是一家依托水利风景区,以弘扬水文化为主的节水宣传阵地,南京科技馆是一家主要面向青少年的多功能科普活动场馆,水-Park科技馆是一家以城市节水和污水处理场景体验式为主的大型节水教育基地,南京市正以多元化节水教育基地建设带动全民节水。”南京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
雨发生态节水教育基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及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的园区特色,建成适合公众及青少年学生参观的节水教育馆,可容纳4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通过屋顶雨水收集利用、数据监测采集系统、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视频灌溉管网系统的现代高效节水示范区,无花果、葡萄园等种植区多点串联,为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园林灌溉多种灌溉形式的教学示范点,形成“一馆、一厅、一区、多点串联”的节水科普实训基地。
象山湖节水教育基地位于浦口区江浦街道象山湖水利风景区内,室内区域由“因水而生、惜水在心、护水而兴、节水在行”四个主题区域组成浦小清节水教育馆;室外区域以象山水库节水文化长廊、节水示范工程、节水宣传小品为点,结合整个园区公共空间的道路系统、水利系统、绿化系统、环保系统、景观系统共同构成节水宣传阵地,年开放天数358天,年受众人次5000人次。
品质化建设 打造节水研学品牌
象山湖节水教育基地全面打造“爱水、惜水、护水、节水”主题节水氛围,以图文、故事等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节水知识;为加强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直观性和知识性,浦小清节水教育馆内通过室内可操作性高的体验设备,结合室内声光电科普手段和室外自然课堂,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角度打动科普对象。基地内拥有经专业培训的讲解员,可提供专业的、符合不同年龄段参观者的节水讲座及课程。基地内陈设先进实用的节水设施设备,通过可视化的数据等直观展示节水的必要性,实现节水教育宣传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南京科技馆影院拥有IMAX球幕影院、4D动漫影院、3D数字影院和5D动感影院等高科技观影平台,年观影人次达13万,科技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节水公益宣传片引进影院,播放影片前先播放节水公益宣传片,提升观影群众节水意识。在展览区,环境与能源厅,一块14×3m的巨大LED屏,定期播放节水公益宣传片,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水的美好,自觉增强节水意识;将水利部“节约用水,从娃娃抓起”、《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等宣传片,以及自主编创的“滴滴清水润雨花”音乐快板等节水宣传视频,引进馆内动漫影院,在影院入场、转场前后实时插播,增加受众面。
象山湖节水教育基地作为浦口区水务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南京工业大学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浦口区实验学校实践基地,依托室内的“浦小清”节水教育馆和室外的节水文化长廊,通过展示节水示范工程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广泛宣传节水理念,重点培育打造了具有深厚水文化底蕴,并以基地为纽带,积极组织更广泛的节水志愿者宣传服务,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如邀请中小学生参与园区节水宣传,组织在校大学生走进社区提供节水教育宣讲,组建十余支志愿服务队,遍及整个浦口区,广泛开展各项亲水、近水、爱水联合志愿服务活动,并带动更多人参与涉水活动,致力唱响“浦小清”品牌,树立浦口新形象,形成全区共同节水、爱水、护水良好氛围,为建设“水美浦口”贡献力量,让“江北明珠”更加炫彩多姿。
水-PARK科技馆除了介绍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以外,这里还是开展节水互动体验的场所,设计了“云从哪儿来”“含水量测试”“节水连连看”“魔法水接龙”“节水知识大作战”“水,你知道多少”等互动游戏,同时通过开展生活节水小妙招、“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生态环保走廊,互动油墨导电墙几种展示方式,让参观者驻足,互动体验,寓教于乐。科技馆外还建设了江宁科学园污水厂生态湿地修复及污水排水口生态修复示范性工程,其中一期工程采用“生态芯湿地+表面流湿地”的处理工艺,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一级A尾水提标到地表水准四类标准,二期工程建设350米长的叠溪湿地和11000平方米水域的表面流湿地,将原来的“工程水”转变为“生态水”,成为南京市推进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的现场示范点,为全省乃至全国其它地区的同类工程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典型示范。
阵地化建设 形成多元化宣传网
建邺区结合河长制主题公园打造、幸福河湖建设、河道蓝线界桩设置和节水纪念品的印制,采取节水宣传“走”进公园,“融”入河道,“刻”上界桩,“印”入眼帘等方式,融入水资源现状和节约用水宣传等知识,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惜水、爱水、节水,通过加强节水“微宣传”实现了“倍效应”。
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组织开展节水宣传进地铁、进广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进电台、进公共阅报栏、进新媒体等活动,将《公民节水行为规范》、节水科普视频等节水知识,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一个个“阵地”多维度地普及,真正地让节水入脑入心,实现节水科普教育的初衷,大力推动全民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助推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