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幸福河湖建设技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省河长办常务副主任 张劲松
2022-11-30
徐校长,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受邀参加河湖保护与治理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暨幸福河湖建设技术研讨会。刚才,鞠院长介绍了联盟成立有关情况,徐校长和我为联盟揭牌,联盟在今天宣告正式成立!在这里,我代表省河长办,向联盟成立表示诚挚的祝贺,向首批成员单位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开展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江苏省级总河长发布了2021年省第1号总河长令《关于全力建设幸福河湖的动员令》,省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幸福河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幸福河湖建设目标任务。省河长办印发实施了《江苏省幸福河湖评价办法》,在全国率先形成幸福河湖建设的业务闭环,为美丽江苏增水韵、为强富美高添活力。下面,我讲几方面意见。
第一个方面是把握幸福河湖建设的内涵
幸福河湖是河湖长制的最终目标。要通过河湖长制平台,落实各项具体的幸福河湖建设任务,使河湖本身的功能更好发挥。建设幸福河湖,就是要以可靠的水安全,保障“河安湖晏”,全面提升流域防洪标准,加快城乡洪涝和水系综合治理,推进现代江苏水网建设,打造高标准的水安全格局;以优美的水环境,铺陈“水清岸绿”,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水污染源头控制、过程截污和末端治理,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打造赏心悦目的水环境空间;以灵性的水生态,呈现“鱼翔浅底”,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充分发挥自然修复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打造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示范区,让河湖更加自然、健康,恢复本来面貌。所有河湖都要求“文昌人和”,注重群众满意。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注重持续改善滨水区域人居环境,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产品,河湖周边水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保护,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幸福河湖是河湖治理管护的最好成果。幸福河湖建设首先要发挥好河湖功能,要实现河湖有源、有用、有空间、有文化。有源就是通过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打通河湖的“任督二脉”,让每一条河湖都成为活水,构筑起四通八达、循环顺畅的河湖水系;有用就是保持河湖空间完整与功能完好,恢复和提升河湖防洪、除涝、供水、航运、生态等综合功能,达到设计标准;有空间就是强化河湖空间管控,还河湖生存空间;有文化就是讲好河湖的动人故事,挖掘河湖的鲜活历史。河湖由水体和河(湖)床两大要素构成,涵盖了岸线、水面、水体、河床四个方面,是一个立体、多维的空间,要通过长效有效的管护,提升河湖传统功能,升级河湖现代功能,守护河湖空间。
幸福河湖是人水和谐的最高境界。幸福河湖建设遵循了以人为本原则,尊重人民对河湖的安全感、获得感、愉悦感等不同层次的追求,着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运河文化等河湖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提高文化自信。要以富集的水文化,共荣“文昌人和”,系统调查梳理水文化遗产、水系变迁和治理历史脉络,编制水文化建设规划,将水文化作为河湖治理、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营造水岸共生、文景共荣的城市河湖,普遍呈现生态自然、留住乡愁记忆的农村河道,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依托水利枢纽和河湖水域,大力推进水情教育基地、节水科普基地、水利风景区建设,丰富水文化展示方式,再现耕作晨昏、唱晚渔歌的景象,打造阅水、忆水的精神家园。
第二个方面是幸福河湖建设的目标任务
围绕全域打造幸福河湖的目标,省级和各地都强化顶层设计。省级出台了总河长令、指导意见和评价办法,各地也都制定了幸福河湖建设方案或规划,明确了时间表和任务书,全省2035年前全部建设幸福河湖。
幸福河湖建设的任务包括治理和管护两个方面。治理的内容是“五水一岸线”,即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管护市空间管护。治理和管护互相关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治理是管护的前提,管护是治理的延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幸福河湖建设需要两手发力。一方面是政府推动,发挥河长制平台优势,做好规划、部署、督查、评定、奖惩等工作;另一方面是市场推动,运用市场的技术、投资、人力资源,共同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目标。今年9月,省水利厅与省发改委、财政厅、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单位联合设立了“千亿规模”幸福河湖建设基金(首批5家银行国开行江苏分行、农发行江苏分行、交通银行江苏分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通过优惠利率、绿色金融贷款等方式助力幸福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累计向全省幸福河湖建设领域相关项目投放信贷支持近450亿元。
幸福河湖建设需要技术支撑。具体来说,就是“精密监测、精准调度、精细管理”。精密监测就是通过对水文、水质、水生态、水生境进行立体监管,以及水量、水质、水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监测,实现幸福河湖有感有知。精准调度就是通过防洪调度、供水调度、水力发电调度、航运调度、水沙调度、水质调度和生态调度等7类调度手段,保障幸福河湖生态安澜。调度是人水和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水润万物的依赖,无论除害兴利还是生态环境,水利调度无处不在。精细管理就是通过完善具体制度、明晰执行标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呵护幸福河湖源远流长。
第三个方面是找准联盟发展的定位和抓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手段,水利与环境方面主要为水旱灾害防御工程、水源工程等基础性保障设施以及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滨水空间改造等环境治理类项目,项目储备多,建设任务重,市场前景巨大。二是水利与环境项目具有公益性强的特点,大部分项目都属于地方财政的刚性成本项,因此项目实施单位所具备的技术服务水平、成本控制能力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三是幸福河湖建设与人的感受密切相关,如何通过幸福河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受,这也对传统水利与环境行业提出全新命题,在合适机会,基于传媒学、社会学、景观学的一些业态也可尝试纳入技术联盟,进一步扩展技术服务产品供给。
联盟的设立,是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新尝试,联盟成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各方力量投入幸福河湖建设工作中,逐步构建河湖保护治理上下游产业链与生态圈。我认为联盟的基本定位,就是要抓住“一个核心,两个聚焦,三个协同”。
一个核心就是紧扣幸福河湖的各项需求进行技术服务和价值创造,联盟理事会和成员单位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实时掌握行业发展需求,发挥技术优势,引领幸福河湖各细分领域多出成果;两个聚焦,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尤其是各设计咨询类成员单位要在在幸福河湖庞大项目体系中,做好中长期项目谋划与时序安排,为地方政府部门做好决策支持,实现项目决策的帕累托最优。二是聚焦创新产品,尤其是各技术服务类成员单位,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河海大学技术资源的对接,不断挖深自身产品护城河。三个协同,一是要信息协同,联盟理事会与相关成员单位之间可以定期交流,寻找合作机会;二是要产品协同,各成员单位之间取长补短,发挥集群优势,依托现有产品与技术体系搞好联合攻关;三是战略协同,针对行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联盟单位之间可以考虑一些扩界合作,延展自身业务链条。
联盟的设立,为致力于河湖保护与治理事业的相关单位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希望联盟在运作过程中为大家搞好服务,积极挖掘一加一大于二的资源组合方式,省河长办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院和联盟的各项工作。
谢谢大家。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