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第二次联席会议现场,南京、常州、淮安、扬州、镇江、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南京都市圈城市围绕长江、水阳江等主要边界河湖签订了14份“联合共治”协议。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是全国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发展为多城团结治水、合力护水提供了新机遇。2020年,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工作框架建立,由开始的宁马、宁滁、宁镇扬等城市双边会商,扩展到与周边城市的多边合作,最终实现两省九市跨界联合。联合河湖长制的建立使治水由此前的各市“分段治”“各管各”,走向“全域治”“联合治”。
“联合河湖长制实现共建共享,推动了沿滁河区域跨省协同共治,滁河浦口—南谯段已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苏皖两省通过开展联合巡查,共同打造了幸福石臼湖;‘栖霞-江宁-句容’协作提升了七乡河水质……”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程军表示,共建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为团结治水、合力护水提供了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
首次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联席会议于2022年在南京召开,以“共建都市圈幸福河湖,助力长三角绿色发展”为主题,共同审议发布《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则》,今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的第二次联席会议推动了更多“共建共享”举措的落地。从石臼湖、七乡河等跨区域河湖的团结协作试点,都市圈城市正将“合力治水”瞄准更多区域,今年的联席会议上已围绕长江、水阳江、滁河、胥河等骨干河道和重要湖泊的联合共治签订了14份协议。
马鞍山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文祥说:“南京都市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马鞍山市与都市圈兄弟城市山水相连、休戚与共。加入南京都市圈以来,马鞍山市充分发挥安徽融入沪苏浙‘东大门’‘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与都市圈兄弟城市开展了多方位、深层次的河湖管理保护合作探索与尝试。”
在会场现场,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等五市签订了《长江联合共治协议》,南京、芜湖、马鞍山、宣城等四市签订了《水阳江联合共治协议》,南京、宣城等城市签订了《胥河联合共治协议》,协议均明确了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同治理等具体要求。
“我们立足于变‘独奏’为‘合奏’,在信息互通、联合行动、协同立法等领域合作不断广泛深入。联合河湖长制不再囿于跨界水环境治理、水利项目合作等专项任务,大跨步进入了包含跨界跨区域水体防洪保安、水质提升、供水、禁渔退捕、禁采江砂等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程军表示。
南京都市圈九城市约定在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框架内,围绕跨界河湖设立联合河长、建立联络员制度和工作交流平台等,强“协同”之举、走“融合”之路、增“共赢”之效,同心同德、精诚合作,齐心建设美丽、绿色、生态的南京都市圈。
本报通讯员 周拥军 胡文杰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